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
第三百二十一章 旧地重游 (第3/3页)
sp 方绕出曲折的荷塘,耳边钻入一道有意思的声音,薛老眉间猛地一跳,便朝荷塘左边的花坛行来。     那处靠花坛位置,正搭着一个矮台,几十号青年生围聚在一处,正在举办新诗沙龙。     一个圆脸的生,正抬手抖腰,满目深情,热情地朗诵着一短诗。     不错,正是薛老,昔年,参与大讨论报站时,提出的那个具眼球效应的标题——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,我却用它寻找光明。     如今,这简短的标题已然被编入了人民,并附录了一个响亮的名字《一代人》。     诗句短,薛老还不及近前,那圆脸生便已诵毕,接着,又大声对此诗发表着自己的看法。     场面立时热闹起来,讨论了很有一阵,又有位装扮朴素,面容是清秀的纯净女生登上了矮台。     说来,薛老遍行京大,像这样的诗会,他已然遇到了好几个。     若非方才那圆脸生诵读的非是他盗版而来的《一代人》,他根本不会挪步过来。     原来,眼下已然进入了八十年代中期,压抑了许久的化,终于在改开之后,来了个总体的爆发,一把火烧透了整个共和国。     这是小说,散,诗歌的年代。     是伤痕,朦胧诗的天下,是北岛,故城,舒婷们挥斥方遒,激扬字的时代。     无可避免,这股热也烧到了最高府。     前世,薛老自问也是艺青年,将八十年代初的热,看得重,并认为这一时代迸发了许多传世名篇,是共和国的一次艺复兴运动。     然,两世为人,眼界的开阔和知识面的延伸,薛老已经能够站在足够的高,以开阔的眼界和广博的知识面,去看待当下的热,更不会拔高这个时代的所谓,伤痕。     失去了敬畏和崇拜,薛老自然就对这所为的朦胧诗失去了兴趣。     以至于在当下这个热烧遍全国的的档口,薛老这个前世的艺青年,甚至连青年摘都懒得去翻阅。     却说,薛老正准备调头,方站上矮台的清秀女郎,竟叫了声“薛大哥”,声音充满了迟疑和惊喜。     薛老循声看去,亦吃惊已,“玉真,你怎么在这儿?”     台上那人不是别人,正是夏家大妹!     夏家大妹赶忙从台上跳了下来,快步寻到薛向身前,涨红了脸道:“我是来找小晚姐的,可听说小晚姐和他的导师外出做课题去了,恰好看到这里有诗会,我也就参加了,薛大哥,您也是来找小晚姐的吗?”     薛老点点头,笑着道:“没想到咱们的玉真同还是位艺青年啊,怎么样,最近习还好,你妈妈的身体可好?在央视的那份兼职还在干吗。”     对夏家大妹,薛老始终怀有一种亲切的感觉,当然,这亲切的感觉无关什么男女之情。 nbsp;    纯是他履职萧山期间,在夏家居住了一年多,和夏家口朝夕相处,所温养出的一种淡淡亲情。(未完待续)           ... ...
上一页
目录
下一章